4/11/2025

腳底按摩-膝蓋痛


  我一開始是用董氏針炙的穴道,沒什麼感覺,大概是沒選到正確的穴道,後來用腳底按摩就很快。我是參考書上寫的,以這張圖來說,膝關節只有一個穴位,但書上是分了,以這張圖的位置來說,膝關節分成三等份,由右至左是膝關節受傷、膝關節酸軟、膝關節退化,所以針對其中一項,只要按摩三分之一對症的地方即可。

  第一次試是我媽膝蓋走路時會痛,按了幾次就好了。後來我自己膝蓋有點痛,也是按了幾次就好了。我有買吳神父的書,但他裡面沒有這種說法,我是參考另外一本書上寫的試,沒想到效果不錯,大家有空可以試試,記得分三等分,重點在對症的部位多按。我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不怕痛的可以多按幾分鐘。基本上膝蓋痛時,按穴道是很痛的,它是腳底按摩比較會痛的幾個穴位之一。

參考 腳底指壓實用寶典

4/07/2025

扳機指 富貴手 凍傷 -董氏針炙



扳機指-五虎一穴 我一般會加木穴和腎關
富貴手-木穴 肝火旺 ,非因肝火可加按腎關穴
凍傷-五虎一穴 我一般會加木穴,記得也要按摩凍傷的部位,加速循環。

五虎一穴  手指酸痛 扳機指 類風濕關節炎 手指痛
木穴  肝火旺 眼乾 富貴手 手掌脫皮
腎關  補腎氣

  腎關我找的這張圖位置寫的不對,書上是天皇穴等於陰陵穴,所以是在天皇穴下方1.5寸。穴道指的寸,都是中醫特有的規格,1寸大約等於姆指寛。

  木穴在食指的指甲算來第三節內側靠中指那面,有木一二三穴的說法。以手心來看,用指甲延著骨頭邊壓下去按摩。就好像你買桶裝冰淇淋來吃,它的桶邊那圈會先融化,這時候桶和冰淇淋之間就有空隙,把湯匙從空隙間往下挖,類似這樣。按摩當然不用挖,就是貼著骨頭邊下壓按揉。

  五虎一穴,你可以想成握拳時,姆指在外成九十度彎曲,在指甲下的第二指節,側面視為正面,分成五等,第一個點就是。位置不用太準,大概按一下,有效果即可。我基本上都是用指甲壓按,比較貼近骨頭,這是董氏針炙的基本標準,要求貼骨,效果也較好。

  腎關是在天皇穴(陰陵穴)下1.5寸,因為它要按比較深一點,所以大概按一下即可,也是貼著骨縫,不過因為這裡肉比較厚,所以效果可能沒有手指的穴道那麼好,我會按住久一點再放,或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把小腿翹起來,這樣側面朝上,三指用插的方式,貼骨插著或搖動,這種方式可以同時按天皇穴和腎關穴,書上寫五分到一寸,以這個標準來按壓。有說斜刺較有效,大家可以試試。

  按壓或按揉時,有時候會有流淚,或是打哈欠的反應,但不一定都有,視個人按摩時身體狀況。這在腳底按摩時也會有。

  手指的木穴,指甲剪短,有點像掐肉的感覺,記得要貼骨,要出點力,但不到會掐破皮的程度。五虎一穴直接用指甲掐即可,因為它在側面,也沒什麼骨縫。腎關要針五分到一寸,指頭勉強可到這種深度,儘量貼骨即可。因為有些穴道依深度有不同的經脈,所以可以掐著搖動,這樣深淺都可以對應到。

  針炙的貼骨是針貼著骨頭刺下去,我用指壓自己解讀為貼近骨頭,所以不管是從肉和骨之間如木穴,或是直接按壓如五虎一穴,都會要按到骨頭。如果你沒按到,或力道不夠,效果就不好。有些人或許按了會痛就不想按了。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基本上按了也不會太痛。當然某些比較敏感一點的穴道除外,那種你健康時按了也會很痛的。

  時間的話,針炙大都超過半小時,用按的我一般都幾秒鐘,在按的時候會搖動一下,你要按住幾十秒也是可以,不要破皮就好了。一天沒限次數,年輕力壯多次也行。因為主要是刺激神經去修復或加速循環,但沒針炙刺激性那麼大,一天多做幾次也還好。如果你很快就有效果,可以多做加強,不然一天做個幾次就夠了。


  我買了書後沒什麼看,那時候剛好有點不舒服,所以就看著試了一下。那本其實是董氏針炙,不是按摩用的,我就想試試吧!沒想到還真的有效。當然,我是照書上的位置去試的,也許你的身體狀況不太一樣,就沒什麼效果,就當保健。所以不要試了沒效,就覺得把針炙用的穴道用手指按摩就一定不行,只是我不會而已。

  我一開始是看作者寫,他搭電梯時看對方有富貴手就幫她扎,等下電梯,她就覺得好多了。想說有那麼厲害?就試試看,還真的有效。我有一陣子工作關係常洗手,好像是把表面那層保護的皮膚洗掉了,所以很容易就會裂開一道,手的神經又多,超痛的。開始按木穴後,即使冬天裂開的次數也不多,所以我想我應該是屬於肝火旺的那種裂。

  扳機指的部分算是誤打誤撞,那時候天氣比較冷吧?我扳機指是因為工作傷到,已經十幾年了,就想說按摩一下。那時候因為手掌的皮膚裂,有在按摩木穴,而我只是想把幾隻手指的關節處按摩一下,因為那時候在痛。按了幾次後,發現竟然有比較好了。我後來查書,加按了五虎一穴,加上持續按摩手指關節和手掌骨頭的縫隙,一天按個幾次,這個很重要,扳機指會讓手指和手掌的血液循環變差,按了會痛,要天天按,可以加速修復受傷的部位。因為隨意按的,時間都不長,久了竟然就好了。

  但受過傷的幾隻手指,同時用力久了還是會痛痛的,大概是傷到筋脈,這部分我就沒辦法,我也不是專家。不過平常的使用,握拳提物都沒問題了,也不會有彎曲後就扳不回來的問題。

  我本來左右手指有三四隻比較彎不起來,按久了就都好了,可是困擾了我十幾年。但我冬天冷時有時候會凍傷,就會一定程度的復發。像去年底今年初的長時間冷,就復發了,主要是凍傷,加一點點的扳機指的症狀。我只好按摩穴道,順便把整根手指和手掌的骨縫都按。

  因為是想到才按,所以也是過了幾個星期才好,但是真的有效。因為按的穴道差不多,就集中在一篇。扳機指是因為冬天冷操作機器才發病的,所以我會加腎關,加強效果。腎關是補充腎氣用的,富貴手的效果不好的話,也可以按它來加強。

參考 董氏正經奇穴實用手冊第二版和董氏奇穴治療析要,二本剛好是師徒各自的著作

3/21/2025

教育的啟發

  學習只是一種觸發,就是統計學,把這些大多數工作會用上的東西,組成各個科目,讓全部的人來學,如果你能從其中一二感到興趣,再延伸出去,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教育的目的。如果以工作後來看,和你工作無關的都沒用,但這就是過程。除非你是天才,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否則這是必需的。

  當然這是統計學,大部分人適用,只是能不能因此觸發你的未來志趣,就未必了。也會有人找不到工作啊!世界就是這樣,不會真的一定有你的位置,只是自己要努力去尋找而已。

  穴道按摩有時候會遇上按了沒效、沒感覺。腳底按摩會說:那就繼續按,天天按到有感覺。那會不會按久了還是沒感覺呢?會的!就像水管接了好多處,中間漏了,你水再多也過不去。所以要把中間漏的補上。或者說,中繼加油一下,讓它把那股力量推過去。尤其是遠程療法。這部分我不太懂,學藝不精。但確實有這種說法。

  在不記前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經脈的最前、中間、最後,各自按摩。反正不懂漏點在那,也懶得記。我覺得經脈之所以成一系統,表示這整條都是類似的作用。例如:單對胃,某穴效果最好。不知道沒關係,長條式的按,或按上、中、下,只要有推動的力量,加上時間,它就會打通不通的部分。我想,那就是經脈之所以為經脈的原因。

  你在水管中不斷的加壓,只要不是破大洞,最後還是有一定的水流會流到終點。穴道按摩就是推動這股力量,邊走邊修,久了,它就自己好了。就我來想,如果經脈只以按A能治A,那它就不需整條,而是點為主。所以經脈的本意,應該是以一通十、通百。因為古代的針大又痛,再早前可能連針都沒有,經脈治療發展出來,要如何治病?我想,這就是經脈的本質,多點互通就一通百通。

穴道與腳底按摩

  針炙的針法裡,有幾寸幾分,就是神經在那裡,若沒刺到那個深度就無法作用。例如:腎經在2寸,那未刺到2寸無效,腳底按摩也是如此。有些人明明痛是要按肝好了,按了卻無效,等按了幾天後,又開始有感覺了。所以我覺得,穴位的效果,應該不是在深淺,而是固定的,按就有效。只是越接近經脈的神經,效果越快。當然重點是,你判斷病因這步是對的。如果是錯的,那怎樣也沒效,就是一個保健的作用而己。

  腳底按摩有種說法,有些部位有方向性,要依那個方向去按才有效。但我看董氏針炙,有直刺、橫刺、斜刺、倒馬。例如正向針是1-2-3,有些人試反向3-2-1,也是有效。所以我覺得,方向性之說,對效果來說,就和針炙的深度一般。有差,但時間長就差不多。因為按摩本身,就是一種方便性。

  古代針炙剛開始治療時,針多大一根,能刺2寸?那不痛死。所以這些應該是針細下來後,才研究出來的。對穴道本身的效果來說,不影響,就是要加多時間而己。你想,針炙有時要留針1小時,你按一個穴道,能按1小時?所以效果有差,也是正常。當然,這也和穴道所在的神經有關。例如手腳指肉少神經近,效果會接近針炙,肉多神經深的部分,用手按效果就會較差,這是必然的。

  穴道按摩或腳底按摩有一種說法,飯後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按。但你針炙時,一定是飯後才做?未必吧!那它有沒有效果?還是有的。從神經來說,消化時,胃神經在作用,大部分的資源會在胃、大小腸這些地方。你把資源調走,勢必對消化會有影響,所以才有飯後之說。但我覺得,如果緊急時,不必在乎這點,有空時再注意一下即可。

  中醫看病時,醫生會告訴你,暫時不能吃那些東西,穴道按摩也有這種說法。我的解讀是,穴道按摩是藉由刺激神經,來回復原本的狀態。除了神經和器官本身,你還要補充營養,加速它的修復。當然,開源之餘也要節流,作息正常,飲食正常。若方便補充一下器官所需的營養,也可以。倒不用特意去大補特補。身體會運作不正常,通常和生活習慣有關,喜怒哀樂,飲酒大食,日夜顛倒,都會有所影響。所以按摩第一步,先把生活簡單下來,再求自癒之道。

1/19/2025

有空再說

在整理資料時,有以前發在blog的文章,部分已經在電子報裡,其它有空放上來,日期我忘了,就以存檔日期的年份為準。

還有我把以前寫在筆記本上的文章打了一個檔,忘了是寄給朋友的信還是發在那過。還有短篇的小說,這不是我擅長的,就想到什麼寫什麼。這些都會放上來。詩的部分有空再說。

3/21新加集錦

我在筆記裡發現有些散的沒有放上來過,就依電子報的日期對照,大概抓個年份和時間,就和生日同一天吧,哈哈。其實我早就忘了時間了。分段規則如小筆記。有空慢慢整理。

以前blog的文章6  2006/7/25
小筆記1-30  2003/8/26
小艾與藍博士1-10  2010/1/30
龍行天下 2  2012/8/13
奇點 1


小筆記的部分,應該是我最早開始寫的,大概是唸書(專四-五)到當兵前,詩也是那時候開始,所以大都沒有題目,想到什麼就寫下來。在放上來時也做了排版,不同文章或詩,會用空二行的方式區別,這樣說明方便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