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頭的祕密日誌 半調子的市調督導~4.5 發行人:小進子 發刊日:2005.02.15
半調子的市調督導~Twice-4
在任何的訪問中,只要需要訪員與受訪者說話,不管是面對面的街訪,或是不用見面的電訪,皆需要開會,我們稱它「訪前說明會」,簡稱訪會。會中除了督導和訪員要到場之外,有時候老板或老板娘、客戶,也會一併的加入,雖然這是將問卷內容和受訪方式、相關規定等,一次說清楚的會議,但總有些人會因某種理由而不想參加,這些人以老訪員為主,做久了,就很討厭參加。
因為依問卷的長短,和客戶的試訪要求,會議可從半小時到2、3個小時之久,所以有些老訪員明知必須來,還是會臨時缺席,而新訪員呢,除了遲到之外,也是第一次才知道參加這種會議要這麼久,然而,最累的還是督導們。除了青黃不接的短暫空窗期外,大部分的案子一下來,從找訪員到開訪會,不會超過一個禮拜,所以前置作業通常不會給太久,而訪員人數和素質的調整,就是大家必須一直努力的地方。因為先有了訪員,臨時下來的案子就看起來好些,至少有人做嘛,至於做出來是如何,找來的人是否適合做這案子,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反正只要牽涉到人,就很難讓人安心就是了。
一年多的時間裡,由我主持或我有參加的會議也記不清了,剛開始我都很怕會講不好,越到後期越想的是時間越短越好,除了還有很多後續的作業外,也儘量不耽誤大家的時間。其實我在人多的場合發表意見,都會蠻緊張地。老板娘經常參與會議,有時候我會問她一些問題,不是因為我不會,而是因為我覺得她講的別人聽不懂,很多地方一帶就過,有些細節沒說清楚,訪員可沒那麼厲害,你不解釋一下,鐵定錯給你看。可你解釋清楚了,就完全沒問題了嗎?那可不一定,至少說過了安心點嘛!
每次回想起這個提醒的小動作,就會想到在唸書時的情形,那時候不知道專幾開始,大家(以男生為主)都在比寫考卷的速度,在期中或期末考時,以會計等算術的科目;以英文為主的填答;以問答題為主的申論科目,大家都在比時間,看誰寫得快,先交卷出來。在遇上會計為主的算術型科目時,我通常會比別人慢一點,雖然已經算是前幾個出來的了,至於為什麼會慢一點呢,那是因為我算了2次,尤其在有把握的科目上,在這類的科目上,多複算一次,就多一次正確的機會,但我仍能在算了2次之後,還很早就交卷,即使只多幾分,或是仍不是考很好,我還是覺得很值得。因為我花了我的時間去唸書,也盡力把考卷寫完,雖然還是很在意臨時的失誤,或考不好的情況,但我知道,那就是考試當時的我所能努力的最大程度。
在一個訪問進行或結束時,我們總會接觸到問卷,新人也好,老訪員也罷,在訪前說明會中,說過也提醒過的事,還是會做錯。我常在想,如果我是老師,教了這些學生,他們在學習中、與學習後,真的有吸收到嗎?在做訪問就如同在考試一般,他們都有盡最大的努力嗎?還是只因為大家都習慣於放鬆了,知道有人會在最後扶他一把了,就不再那麼在意短暫的輸贏了呢?
~給我時間,我也無法撐起世界。輕諾就像加諸在身體上的枷,有人努力的解開它,也有人不當一回事,信任就像鳳毛鱗角般,在人海中難覓難尋。~
半調子的市調督導~放線與收線之間-5
市場研究中有謂質與量之分,質就是少數精選;量就是依憑大量的取樣來收其資料的可靠性。簡單的說,質就像是座談會;量就像是一般的街訪、電訪,以問卷為主的訪問,這次要談的就是座談會。
既然是以質取勝,那數量就不會太多,一般約6-10位,頂多10幾位,因為在會議進行中,會針對很多問題進行討論,而參與會議的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發揮,所以問題一多,加上人數,常需要2-4小時的時間,若是人數太多,除失去質的意義外,也會讓會議的時間加長許多,而時間一久,注意力就比較不集中,所以一般來說是會把人數控制在6-10位的,了不起10幾位,那就算很多了。
在進行座談會之前有個找人的動作,依客戶的要求,會先擬個過濾的問卷,在問卷中設下諸多的限制,並儘量的反覆推敲,以免找到不適合的人選。打電話,就是很重要的工作。從以前參加過的人中篩選,通知訪員和發傳單,這些通稱為放線,但以打電話、傳真訊息給對方的方式為主要的動作。
因為參加過的人比較知道我們是在做什麼的,沒聽過的會以為是騙人的,而因為牽涉到錢(來的人要給他車馬費。),所以中間會有一些參加過的人或冒充他符合條件的人來電。一般來說,在資料庫和問卷中就可以過濾掉這些人,但世事無絕對,如果他硬是裝得適合,來才發現是假的,那我們也沒辦法。因為總是要等他在會議中應答,我們才會知其虛實啊。
收線,就是一種回應,從放出去的線人,所知道或告知的人中,有些願意參與的,或線人認為其適合的朋友,以call in或call out的方式,經由問卷的過濾,得到初步的人選,再由人選中反覆推敲,去找出真正適合的人參與。在收線和放線的動作中,經常得花上很多時間,找資料、打電話、過濾,你可能一天打上幾百通,也未必放得了幾條線。
在收線的過程中,也經常打了,或接了很多電話,仍找不到合適的人,而且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參加了還想再參加。但實務上運用,會有半年至1年的淨空期,甚至要皆無參加經驗的人參與,所以,找人經常是個讓人頭痛的工作,每次接下座談會的案子,除了有時候可以從與會的人中多瞭解一些與案子有關的看法外,就沒什麼讓人欣喜的事了。
在座談會的案子中,除了針對新產品的看法,還有如廣告、品牌認同度的研究,印象最深的是後來的幾個案子,像某卡通台針對認同度和內容所做的研究,就找來媽媽和小朋友,分了幾場討論我忘了,只記得那時候我姊的小孩也是很小,她們來家裡時常看著卡通台,轉來轉去的,跟著看也知道了些,和人聊起來也比較不陌生。不過,以家長的觀念來說,總會有認為孩子需要的才給他看的想法,至於是不是就一定看客戶的那一台呢?就不告訴你們啦,因為每個人的認知都不一樣,大人是這樣,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喔。
另一個難忘的案子是個代糖研究的客戶,針對目標客戶(主要是糖尿病患者),研究品牌和使用情形。那時還一度到醫院去發傳單,但沒什麼效果就是了,一方面是沒有和醫院方面知會,另方面人家是生病去看醫生,你在那邊發傳單什麼的,很容易會讓人以為是在推銷東西。這次的經驗讓我對工作本身也起了較大的疑問,究竟面對工作的挑戰時,我是該無所不用其極的設法完成它,還是走一步,算一步,只求過關就好呢?在看似正當,實則暗藏虛假的市場研究中,我是否還能在這樣的環境,強忍的生存下來呢?
~電話就像一條不會斷的線,關係的開始和結束都可以在同一條線上發生,除非你換了號碼,或是從此不再接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