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好玩弄了個電子報,利用業者的免費平台發送,但我常在電子報中抱怨,都沒人回應或寫信來,後來有位常回應的網友留言告訴我,其實,有些人很喜歡,但就說不出些什麼,總不能回個很喜歡這樣吧!所以有些人就算很喜歡什麼,也不一定就能表達出他的喜歡。那,這和這本小說又有什麼關係呢?嗯,我想我也患了那個毛病了。
小說以逃家的說書先生,無意間冒犯了武術高手,因緣際會拜師其下,而後因他的說書老師受人害死去,而開始他復仇與逃亡,有情有義的俠義故事,大概是這樣。就一般的認知來看,它不能算一本武俠小說,但,武俠應該沒有朝代之別吧!沒有飛來飛去的輕功,隔山打牛的技藝,取而代之,是更俠義的表現。就像最早的武俠小說,脫胎自七俠五義這類的經典,像水滸傳,不也是類武俠小說。所以,回歸傳統也沒什麼不好。作者刻意不寫神乎其技的高難度輕功,也不以莫測高深的武功招式來吸引讀者。他用的是成龍電影那招,不用替身,拳拳到肉,光憑文字就能想像對打時的動作。我想,既以國術為名,作者在考據上必下了一番功夫,加上民初是最接近現代的武林,招式大都有圖文和影像可供參考,所以只要花的功夫夠,就可以寫出最擬真的打鬥,寫到這,我突然想到作者在小說裡的暗喻。
說書先生因其它茶館的陷害,讓他拿到一本武俠小說,他改編好久才成功,對照作者花功夫構思這本小說,不正是把自己的經歷寫入了小說中嗎?原來作者在做的事,也如說書先生一般,或許不用像說書先生一樣,能生動的把它說出來,不過小說本身,本來就要到這個程度。若是不會寫,寫的不夠精采,那讀者連看也不想看吧!所以,現在或許沒有很厲害的說書先生,但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市場上同時有數十到數百的對手同時出現,若是不能寫出足以吸引讀者的內容,那寫書不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好看的小說除了有趣外,還要有能化虛為實的生花妙筆。很多小說就是因此而改編,走出文字用影像來呈現,演出的叫好與否或許不一,但光能吸引同好改編成影像這點,就能證明作者筆下的人物魅力無窮。我想,就算再不喜歡把文字變為影像的作者,也不得不承認,看到自己寫的文字變為實境,那種喜悅感是遠比賣出更多書來得強烈吧!
國中上歷史課時,那些民初軍閥的對戰,我老是記不太清楚,說書先生經歷這樣的時代,盡了一個小人物的一己之力,也隱約透露出作者對俠者的感覺。不想出名,也不為打鬥而打鬥,親友或路上偶遇的不平,定要幫忙。俠者不一定像大力士那種樣子,俠者也可以書生風采,但一出手便知不凡,就像古人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便大多數的人都只到齊家的階段,但做為小人物,不用煩惱政治人物的鬥爭,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一個俠者,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其它呢!
謝謝明日工作室給予試讀機會
內容簡介
他們靜悄悄的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之間,沒有人能看出他們都是身懷絕技、藏而不露的武林中人……
大隱隱於市 江湖即職場
武林高手也要面試跟工作!
當江湖奇人跟凡夫俗子一樣為五斗米打拚,不再爭奪祕笈或武林盟主地位──
一個年輕人趙學謹來到北京闖蕩,拜「客來香」的說書名角趙先生為師。成名之後,受聽客老敖之託改寫一書,名為《國術》,但原書裡頭,竟暗貶形意門,讓趙學謹無意中涉入八卦門、形意門的明爭暗鬥!
趙學謹經歷被形意門的弟子鬧場、受老敖之騙後,便發憤學武、寫一本武林真實寫照的真《國術》,所以又拜形意門的喬老爺子為師,但此時,他的師父「趙先生」返鄉後卻下落不明……
這是中華武術與人性最黑暗的時期!
作者簡介
張軍,1975年出生,山西太原人,祖籍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已在省級以上國內刊物和國外刊物發表文學、史志類文章兩百多萬字,評論性文章二十多萬字;簽約《大清官場》《大清神斷》《晉朝那些事兒》等十一本長篇小說,已出版九本,發行至大陸、臺灣、新加坡等地。獲二十多個各類文學獎項,其中:2006年11月,長篇小說《大清神斷》獲得中國原創小說大獎賽一等獎;2007年4月,獲中國首屆網路文學節劇本組一等獎。
推薦
小說家林俊穎氣力萬鈞推薦
第五屆溫世仁武俠小說大獎評審紀錄:
陳芳明:以民國初年為背景的這篇作品節奏暢快、邏輯清楚,能引人入勝。
傅月庵:是近代俠義英雄傳,像章回小說。作者對掌故嫻熟,敘事簡潔,筆力老練。
周芬伶:用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方式將人物一一帶出,並藉此推展劇情,很能吸引讀者。
王正方:是開場最好的一篇,有老北京的味道。
◎果子離
張軍這部《國術》,從民國五年袁世凱逝世寫到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一段紛紛擾擾的歷史。和傳統武俠不同的是,《國術》裡的角色都要上班。古龍千古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國術》裡,江湖就是職場。從故事一開始,主角趙學謹(那時候名字還叫趙永福)便以謀職面試、在說書場子試用登場。張軍讓武林傳奇回歸日常生活,江湖奇人一樣為五斗米而打拚,且一樣憂國憂民,但關心的卻是國事、家事或周遭現實,不再是爭奪秘笈或武林盟主地位。不一樣的時代,不興刀劍了,總不能安排民初人物帶刀佩劍上街。因此這部小說若依電影分類,不是刀劍武俠電影,而是拳腳功夫片,於是金庸小說常寫到的,種種不可思議且讓讀者無限想像的招式,難以出現。
不知有意或無意,總覺得作者的情節安排避免擴大事端,有時候看似會有進一步發展,卻見好就收,不想做大。如提供說書本子的「老敖」,並未挑撥離間、掀起門派之間腥風血雨的鬥爭;又如碼頭走私,不免令人聯想到香港的黑道電影,但作者都很節制的點到為止,單線發展,可能因此讓讀者覺得意猶未盡吧。但繁華盛宴,偶爾清新小粥也不錯,繁複結構看多了,線條簡單不也另有風味?何況作者文筆老練,技法成熟,掌故運用自如,敘述能力和結合時事的能耐俱屬一流,一如小說中說書人的迷人調性。以其勤寫敏學,或將引領風騷,開啟更寬廣的武俠世界。《國術》此書已經繳出一份秀異的成績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