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田真哉 譯者:林冠汾
頁數:227頁
出版社:台灣角川書店
昨天某公司打電話給我,問我到底有什麼做比較久的工作,我就提了市場研究,結果她問我,那種工作能做1年多嗎?我就和她解釋了一下。一般人對市調的印象,不是電話訪問,就是街上拿著印有題目的紙張問你要不要接受訪問,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所以她會有那種想法也不足為奇。這本以會計師的工作說明一般公司在會計的操作上,也會用很多的方法去鑽漏洞,雖然我唸書時會計還蠻厲害的,但對這種查帳所產生的問題,還真是想不太到,也許在新聞或類似的會計準則中有所涉略,但僅限皮毛,能夠在無趣的會計師工作中,把相關事件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教導給一般讀者,還真是蠻厲害的呢!
這本用了7個案例,在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會計上計算出入的問題。
1 用郵票換現金:公司利用較不易查到的項目,變換現金來增加私下可用金額,類似在正常花用下,另設帳戶使用,而從帳面上不易察覺。這還蠻常見的,只是不以變換現金,而是用統一的項目,像是交際費之類的來報帳,不過用其它方式比較容易被查核,郵電費則較不會注意,反而就成了公司運用的方式。
2 用公司擔保與保證購買的合約,來說明公司的任何決議,都要經由董事會而非董事長一人決定。但是這類利用公開買進公司在市場上流通的股票來取得經營權的方式蠻常見的,像報紙上常寫的經營權之爭和股東會委託書大戰,都是用類似的方法,想要取得經營公司,或影響公司決策的機會。
3 用詐領獎金的方式,說明應收和應付款項可能遇上的問題。這種詐騙有沒有可能呢?其實是有可能的,像是某些抽獎活動,要收集某些產品的憑證之類的,就有可能造假,只不過這個例子舉的1億日圓,還真的蠻多的,一般公司不太可能會在行銷活動上花太多的錢,因為這些都是要列入公司預算來評估的,所以例子舉的有點誇張,可能只是要說明公司在做很多預算上的評估時,還是要有會計上收入支出的概念才行。
4 用假公司灌水業績,這個也蠻常見的,另一種做法是,利用母公司向子公司進貨,灌大業績,讓子公司的每股盈餘增加,再藉業績上揚,與接到訂單的新聞,讓子公司股價與本益比上升,等股價到高點時,逢高出脫持股。這種做法很常見,但在市況不好時,追進去買股票的投資人可能就會因子公司業績下滑而受到損失,只能說經營公司還是要有良心才是。
5 把銷貨收入存到另一個帳戶,讓公司應收帳款增加,這個就比較沒有聽過了,不過若是用盜領的方式的話,就會產生另外的問題,常見的是把公司的現金或貨款收入盜走,或轉存自己帳戶,這類就比較常發生,小說裡的主角只是為了被人發現後可以離職才這麼做的,就沒有盜領的問題。
6 土地評價損失,台灣不知有沒有,一般來說,投資其它公司或買股票、基金、油金期貨等,都有可能產生損失,在未賣出之前就知道跌價的話,會預先提列跌價損失,土地則沒聽說,日本的會計準則比較進步,基本上,買賣實物本來就要有實際價值的觀念,像設備就有折舊,土地一般買賣要花大筆的現金,能詳實提列,也可以讓經營者對資產的買賣更加小心。
7 特殊目的公司,這個比較特別,一般公司的確會向專門公司租賃機器設備,但不會去投資那家公司,例子是以原公司設立這類公司,名義上是向這類公司租賃,實際上因為這類公司是原公司設的,所以可以利用股票質押的方式向銀行借款,但這些股票本來就是原公司所持有,等於是原公司透過租賃公司的名義向銀行借款,表面上是租賃公司借錢,而原公司則付租金向他們租機器設備,實際上二者算是同一家公司,等於原公司向銀行借款,供原公司營運之用。這也是一種美化財務報表的方式,比較常見的正常操作是,把辦公大樓高價賣出,再用回租的方式繼續辦公,因為賣樓可以獲得較多的現金流入,所以有些公司在房價高漲時,會用這種方式來取得資金。
雖然我用例子來說明,但實際上小說是用女大學生就考上會計師,擔任主查會計師,與在見習的菜鳥會計師在查帳時,所發生的故事。主角藤原萌實和柿本一麻,在查帳時發現小問題,一步步追查才發現公司做的小動作,專業對話和有趣的互動,讓這本小說不像一般的工具書,反而像好看的小說一樣,看著會讓人著迷。我想,就算不太懂會計審查工作在做什麼,也可以從書中得到很多樂趣的,是蠻有意思的一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