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07

新人獎

  金曲獎的新人獎入圍名單中,我很喜歡弦子的聲音,一直以為她會得獎,沒想到,開獎的時候,是一個叫黃建為的小子得的。我沒看開奬的畫面,因為我蠻討厭拖很長的典禮,不過,在新聞中倒有看到他得奬的畫面。自然,有點好奇的我,找到他的歌來試聽看看。

  如果在面試時,有一群人戰戰兢兢的在準備著,卻有一個人很輕鬆的哼著歌,好像根本就不在乎似的。可是在面試時,卻可以很自然地,讓大家都喜歡他,那不管他給人的態度是如何,他至少在這一戰是勝出的。這就是這樣的一張專輯。當大家都在情情愛愛的時候,他關心起路過的風景。有時候唱著歌;有時候彈著曲,於是,所有比賽的作品都拿出來看時,我看到一種特別的景象,就像桃樂絲在綠野仙蹤裡,好巫婆幫她開了一條直到城堡的彩虹道路一般。

  我喜歡特別的歌聲嗎?未必,但比賽時把不同類型的音樂放在一起時,我聽到他特出的部分。也許這次的新人都會創作,歌聲也都不差,但,你總能聽出他不同的地方,就好像一個道行高深的老僧行走於街上,行人都會自動讓開一樣。可是,也正因為他的唱片公司是風潮,所以,他的演奏曲多了些,就像平常人沒事會自然地吹著口哨一般,那是他表達音樂的方式,也是一般人看商業主流與非主流音樂的判斷方式。這是他吃虧的地方,但也是他能得新人獎的地方。但,這並不表示下次同樣的比較就一定會勝出,因為,不同的評審有不同的品味,而音樂,一直在寫,總有新的歌聲傳出,總有令人驚喜的新人,在下個年冒出頭來。

~我喜歡聽音樂,雖然記憶不好,老是記不住所有的旋律,但我還是喜歡自在的哼著歌。~

words by 土匪頭

6/11/2007

模特兒

她們都很美 身材像畫中 走出來的麗人
那看來不太真實 像花瓶終究會 失去花的幫襯

妳卸妝後還剩多少青春?
是否還有螢幕中閃閃 發亮的眼神?

買下她的商品 以為美夢成真
用了三個月沒效 才知自己發暈

原來喜歡很簡單
只要關上電視 放下花瓶的矜持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天使

飛不起來的天使 只要
在愛人眼中 像花一般動人

動人的眼神 比妝扮還迷人

Poem by 土匪頭

生活圈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圈,許多人固定在附近走動,你很少會在別處遇到他,他就好像在百慕達群島裡迷失了,其它地方就幾乎見不著他,然後,你看他早上出門,晚上回來,吃的、用的,全在生活圈裡。他也許有固定去的地方,但那就是他最大的活動範圍了。

  把生活放到一個範圍裡,其實是很有趣的,也許是交通;也許是個性,或其它的原因,總之,就在這附近生活了。除了辦事或出去玩,其它時間很少會出現在別的地方,就連在範圍之外一點的地方也不會出現,很有意思吧。不過大部分人都這麼生活著,就像電視裡的連續劇,老是搭幾個場景,在固定的地方演出一樣。生活其實是很固定的一種方式,不太會有意外。因為人們喜歡一種很自在的方式,希望在熟悉的環境裡做他想做的事,就像便利店給人的感覺一樣,你想,如果人們寧願跑遠點到賣場去一次買足,那便利店要怎麼生存?自然是有人會去買,這也說明了一點,不管是農業社會,或是工商業社會,生活圈都存在著,雖然有點因人而異,但大部分的人都循著這種模式過活。而生活圈的存在,也意謂著,當你想從裡面的人們身上賺錢時,你就必需要瞭解他們在想什麼,而每個生活圈的人們都有不同的習性,所以商機是因地制宜的。

p.s.這是我做了幾個店員工作後,統合出來的想法。在一個自由市場的環境下,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店不能在一個地方生存,但實際上,在附近流動的人會自然地形成一種共識,於是某些店型可以在當地存活下來,其它的店型則容易被淘汰。

~在同一個地區活動的人們,並不因為常活動而活力十足,有時反而因為熟悉固定的模式,而顯得老態,無法接受外來事物的刺激。~

words by 土匪頭

10元的小故事

  小時候,零食是很奢侈的東西,因為我們沒有零用錢。有一次,和爸爸要了一些零錢,就跑到對面的雜貨店買零食。印象中,那時的蝦味先好像賣10元,我們買了二包回來,吃著吃著,怎麼覺得軟軟地,這時才發現,它可能壞了或過期了。爸媽很生氣,本來要去找店家理論的,因為過期的東西還拿來賣小孩,吃壞肚子怎麼辦,但後來還是沒有去,只不過,我們再也不去那家店買東西了。在雜貨店的時代,老板可以對某些商品漫天喊價(現在某些風景區附近的商店還是如此),但是商品的品質卻沒有相對提升,在主要是靠商品的暢銷度來更換新品的情況下,過期其實很正常,只不過,很多商品沒有標保存期限,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還是只能自求多福。

  去年在做店員的時候,有一位婦人來買燒仙草,看了半天,說她很喜歡吃,但我們賣40元她覺得太貴,於是她考慮了一會兒,終於說她要買一份,等我裝好之後,她卻說她身上只有30元,不夠怎麼辦,我想都裝了,還是賣她好了。她說她住附近,出來運動沒有多帶錢,晚點回家就會拿錢來還。然而,當天到我下班也沒拿來,我交代同事,她也沒收到錢。

  隔了幾天,她抱著一隻狗又來店裡,一樣嫌燒仙草太貴,這次倒有40元了,買了一碗走。在過程中,我等著看她會不會說上次欠錢的事,結果她一個字也沒說,我也就不提了。在二次買賣中間,我曾在幾步之遙的精品店中看到她,原來她就是那家店的老板娘。我曾經想過當場問她要錢,但後來想想,一個月入幾十萬的老板娘,會為了10元的小錢也要貪,那我質問她,她搞不好會反咬我一口。又,既然10元都要貪了,萬一她從此到處造謠,那我們店還要不要生存啊。同事和我說,換成是她的話,一定馬上向她要錢,10元對我這時薪員工算多了,但我還是讓她走,因為我覺得,家財萬貫卻很小氣的人,性格上都有些毛病,惹毛她的話,她會做出什麼都不知道。很多新聞都說,有錢人為了一點小錢打官司,不管打官司花的錢多了多少倍。在M型的社會中,弱勢的人面對很多事,在很多時候都是無能為力的。

p.s.也許有人會說她忘了,但一般對金錢很在意的人,通常會記得這些小事的。就算臨時忘了,過幾天也會想到。而且每天都在附近走動,說她忘了,也實在太牽強了。

~從小事情去看一個人,雖未達全貌,也相近不遠了。~

words by 土匪頭

資訊的傳遞-不變的法則

  接觸網路很多年了,以前對很多新的網站會超想去看看,但現在,新的東西對我來說,比較沒有吸引力。很多實行已久的,如論壇、日誌,對我來說沒什麼感覺了,因為新的東西太少了,大家都在炒舊的東西,屬於文章的部分太少了,而這些我比較想知道的東西,只能在新聞裡看到。

  很多日誌有設了RSS,類似電子報的閱讀方式,但,電子報已經過時了。就像上傳影片供人欣賞,也走到了一個瓶頸。簡單來說,會看的人就是會看,不看的人,也不會看了幾次就成為常客。這是一種內容上的貧乏,如果你不做任何改變的話。因為,網路存在,代表著一種即時性,新的東西會吸引住目光,但也很快就會被淘汰。現在,我上網看了新聞後,幾乎就沒什麼可吸引我了。想看最新的照片,我可以去某個網站;想看最新的軟體,我可以去另個網站;想試聽新歌,我也可以到某個網站找到。當真正需要的一切可以在某個集中的網站找到時,論壇、日誌,全都成為內容的提供者,而且,我只要最新的。我不用一個個去看,這些網站可以提供給我想要的資料,然後,再過不久,很多內容不夠扎實的網站就會倒了,而搜尋公司會一直存在,因為,它永遠可以提供最新、最想要的資料給我。但現在一窩蜂在做的這些網站,會像電子報一樣成為過氣的東西,然後新的網站類型又會成立。然而,最後成為贏家的依舊只有少數人,少數知道自己未來,並能把握良機售出的人,才能在不斷往前的網路世界中,全身而退。因為他們知道,網站的類型會一直變,自己不過是搭上這股趨勢的很多公司之一,不知道上車的最佳時機,好歹也先下車了。下車點或許不是最好的,但沒下車的,很多都沒機會到站了。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除去上論壇、日誌,或用skype聊天之外,只有新聞可以吸引我?但我又不是以電子報(或RSS)去看那些消息呢?現在我才發現,那些東西會因為沒有足夠的互動而失去它原來創立的目的(雖然看起來有,但實際上大都在等待,而不是即時性的),但以新聞或提供資訊為主的網站,卻依然會吸引我,只要它提供的資訊夠新,且在資訊中有提供給我足夠的參考價值的話。

  我覺得,日誌會繼個人網站後消失,就像幾乎消聲的電子報一樣,雖然很多網站都提供全套的服務,日記、日誌、相簿、影音,但以後會消失,成為入口網站的附屬,只有專攻某項,成為專精的網站才可能留下來。影音的平台成為未來的趨勢,但會漸漸朝個人新聞走,也就是日誌原來發展的起點。人人都可以在街上拍一段新聞,成為記者,因為新消息、新資訊,才能吸引最多人的目光,也符合網路即時性的特點。但個人拍攝的新聞難免太過真實,同時也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這是因為網路越來越貼近生活,也是未來不可避免的一種傷害。不過這是以趨勢來看,很多人還是都不會接觸這些,不管是電子報,或是未來的這些東西,而這些可以上網,但始終是商人搶不到的消費者,才是未來可以開發的客源。因為網路發展至今,會上網的、有消費力的,都上來了,只差在你能有什麼內容,可以吸引這些原來幾乎不活動的消費者,而這,和未來會出現什麼類型的網站無關,重點是,要如何得知這類的消費者,又能開發出適於他們觀看的內容,而這,可能在日誌這個全球熱過氣之後,會更加突顯出來。

~網路和現實社會不同的地方在於,網路的流行不一定會眾人皆知,但當眾人皆知時,差不多就快過時了。~

words by 土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