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買菜時,我買好菜,想說剛才在某攤看到比較好的百香果,價錢和其它攤差不多,所以就走回去買。今天店裡來了個小孩,老板的小女兒,大概是國小的年紀,我剛才也是和她買的。
我走到那攤,她就在放百香果的籃子附近,我正想問她要個袋子好裝百香果時,老板轉身看到百香果的籃子,就質問她,是誰裝的?因為百香果掉出來一些在放別的菜的籃子上。小女孩回他說是她放的,老板就說,這樣放誰要買?口氣有點差,所以小女孩就開始把掉在別的菜籃的百香果撿回來,老板娘在旁邊聽到了,就拿個小籃子給女孩,叫她用那個裝好拿到後面去放。
很久以前,做商業軟體的客服時,剛做什麼都不懂,那時候整個舊的客服部幾乎都走光了,業務主管就兼客服主管。主管是個女的,她在我們一個月短暫的訓練完後,告訴我們,開始做後,有問題就問業務、她,或是教學部(正式名稱我忘了,應該是軟體研究部之類的,主要在鑽研軟體使用,不是開發新產品),但通常,不是找不到人(因為大家都很忙),不然就是不給你問,尤其是業務。
據說是因為業務也是上一個月就出去跑,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問人慢慢摸出來的,所以不太想讓我們這批新來的佔便宜。我記得那時候光為了舊的dos系統上的舊版商軟,就弄到很晚,所以那天去另個客戶那裡拿回來的資料就沒空研究了。那天弄到9點多吧,搞不定還是跑回公司,把隨身碟交給主管就回去了。隔天一早去上班,主管就問我說密碼多少。原來昨天拿隨身碟時,因為第一次用,以為要加密碼才行,所以她拿到想看資料,進不去,但她沒有留我家電話,而我手機回家就關機了,所以忙了半天還是沒進度。
我給了密碼後,拿資料在電腦上看,還是看不出來,於是我拜託昨天有留下來的業務幫我看。隔天他來時,我就問他,他大概說了一下,我不是很懂,所以跑去問主管,主管告訴我簡單的連結後,我才知道。原來資料間都有關聯,就像會計過帳時,科目金額的轉移,也會產生不同的項目,所以不能從一個科目的金額去查,要把它如何產生,和產生後相關聯的科目和金額都一起找出來看。而這些是訓練時沒有說清楚的部分。從那次後,我就大概知道怎麼去查資料了,因為以前很少碰資料庫的東西,加上唸書學會計時,著重在計算,又畢業好幾年了,所以一時之間無法得知這中間的奧妙所在。但經過業務和主管的指點後,我就慢慢統合了起來,對查資料這件事,也不會覺得難了,還順便教了同時進來的同事怎麼去查資料,大家也都精進不少,增加了工作時的速度。
給你答案,或是給你問題,那個好呢?我覺得都不好,若可以的話,我希望是第三種,給你答案,但要你自己去推理,找出不同的過程,可以產生同樣的結果的方式。像菜攤的小女孩,她下次就知道東西不要倒太滿,也知道裝太多可以拿籃子放回去,但她可能不知道,原來老板想要表達的意思。老板給了題目,是申論題,小女孩要自己發揮,但她找不到答案;老板娘給了答案,卻忘了給小女孩思考的機會。而我呢?在查資料中,想了半天也沒頭緒,但經過指點,一下就發現問題所在。所以,教與學,有存在一定的規矩嗎?我覺得沒有,若業務沒有適時拉我一把,我可能要很久很久才能學會查資料,他給了我答案,主管給了我連結,我才得到領悟。
我永遠記得國中導師告訴我們的故事,有一個學生覺得老師教不好,所以他沒再上課,自己很努力的研究,終於發現了某個論點。當他開心的告訴老師時,老師只把課本拿出來,翻開第一頁,內容就是那個學生研究出來的論點。學習應該是大量的吸收知識,用自己的方式,不管是記憶或理解,把它吸收後,成為自己的能力,但我們並不常這麼做。
學生時為了考試,成就短暫的記憶;工作後,除了工作上會用到的知識外,我們不太願意進行學習,因此生活中遇上很多事,我們都無法使力,因為我們沒學過。但真正的學習,應該是把學校的知識、生活上的知識,和工作上的知識做結合,互通有無,而能增強自己的力量。我們不是因為想把工作帶到生活之中,而是利用生活中不斷增加的知識,改善我們工作的方法,反之亦然。
教與學,不一定是別人給予的,自學才是成為一個成年人應有的認知,只不過,我們通常沒工作時頭腦就放空,以為我們只要賺錢的時候用腦,其它的時間都可以休息。但這是錯誤的!只有不斷的在生活中摸索,你才會變得更有活力,想做些什麼,就是學習最大的原動力。那和工作無關,是一種發自內心想變好的力量,而它不一定會讓你的工作變好,但卻會給你更多的趣味,不管在工作或是生活中,樂於學習、思考運用,就是人喜歡自己,也喜歡生活的一種最好的表現方式了。
~我們放棄思考,是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喜歡,或是我們被生活的擔子壓住,就自動忘卻它的存在?~
words by 土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