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2010
我們沒瘋,一起回到1900年生活吧!-羅根‧沃德
頁數:414頁
出版社:遠流
作者是個旅遊作家,但以訪問撰稿為主,他自己雖有喜好自然生活的傾向,也曾在肯亞等國家住過幾年,但真正自己自足的生活他沒做過。某一天,也許是新聞的刺激或是對趕稿感到厭煩,他決定要試著過1900年的生活,簡單來說,就是沒電、沒自來水、沒汽車、沒電話,很多現代社會必需品,全都未出現前的年代,而他的決定,影響的不是一個人,是他們全家-他的妻子以及兒子。
一開始羅根和妻子希瑟,可是吃足了苦頭,因為務農可是人生的第一回。尤其是希瑟,這樣的生活過沒多久,手就受傷了,所以羅根包下了大部分的粗活,包括擠羊奶。一天必需要擠二次,不然母羊可能因漲奶發炎生病,從種田、提水、除蟲,只要是生活必需要做的事,都得二人自己來。在這段大約一年的實驗中,他們受到很多鄰居的照顧。一開始羅根還有那種男人的自尊之類的矜持,但在一再出錯後,他還是慢慢接受好心鄰人的幫忙和教導。希瑟也是,學了種菜和做麵包的方法,讓一家人在有限的蔬果中,仍有很多不同菜色的選擇。他們的兒子魯德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生活,還能幫忙大人做些小事,慢慢隨著大家長大。
農村生活是一年四季不同的。春夏播種收割等事忙完,秋天開始把食物裝罐保存,冬天除了必需的日常要事如擠奶外,沒有什麼事做。在忙碌與熟悉農事的過程中,時間過的很快。開始時需要弄到深夜的工作,在來春時變得快速而容易。原來在城市生活,不分四季一樣忙碌與煩惱,但在這,冬天的時候,人與自然休養生息,沒什麼重要到會讓人煩惱的事,悠閒而慢活,彷彿這個世界的運轉與我無關一般。
在這個短暫的實驗中,他們還遇到了911事件。然而他們什麼都不能做,只能透過寄信問候,或是親友、鄰居的來訪與來信中知道一些些。他也因此想到,平靜而恬淡的生活也不錯,世界好像好遠,然而曲終總要人散。因為存款不足,所以本來在結束後想要在農場再過文明生活的羅根一家,也只好把它賣掉,買下鄰近的村子裡的房子。這也許是退一步的生活吧。因為離原來農場很近,和鄰居也可以常常交流,這些鄰居在這一年的時間中,也因為羅根一家而彼此熱絡起來。有個鄰居還承認,若不是他們家搬來這地區,他和其它鄰居還真的不可能熟識呢!
我對於這樣的生活,在一開始也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美國真的有很多奇怪想法的人,但這樣的生活似乎可行,只不過對於作者來說,只是一種實驗性的生活。因為真的很不方便,像是電話、醫療等,現代的科技還是幫忙很多的。而其實,他們說自己自足,很多東西如米、小麥等,還是用買的,而且剛好沒遇到乾旱。作者也說,乾旱的話只好中止這個計畫。所以你要說他在很多事如一定要用馬車這類事情的堅持,我是覺得蠻好笑的。在童話灰姑娘的故事中,午夜駕著馬車回家的馬車上也有燈啊!因此他的這個計畫,在很多地方是不周延的,甚至可能會受傷死去。這種想到就去做的想法,或許很浪漫,但也很危險。若不是有相信他的妻子,他一定無法做到的,所以我不覺得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另外,他一開始雖然沒有出書的計畫,但在過後還是出書了,這也讓這個計畫看來蠻假的。因為是自己想過的生活才去過的,而不是想出書不是嗎?也許它算附加價值,但我覺得這種做了和別人不同的事而一定要出書的做法,實在不像原來書中那麼有理想、有堅持的人,光出書這個動作,就讓我對這個計畫產生懷疑。也許看起來還蠻過癮,也很新鮮,但只要想到也許是以出書為目的而做的,就覺得他的1900年未發明就不做的堅持,可笑極了。就像拍電影時,導演為了拍某個年代的場景,堅持不能讓不屬於那個年代的物品出現一般。確實是自己過的生活,卻早已想好要出版告訴大家我是這麼過的,因為我很有理想,真的是好傻、好天真啊!
不帶錢去旅行-Mike McIntyre
頁數:354頁
出版社:商智文化
麥克37歲生日剛過,他覺得生活令人厭惡,所以想要做一件自己絕不可能做的事。不帶錢從西岸的加州到東岸的北卡羅萊納州,等於從太平洋到大西洋,橫越美國。而他的規範就是只能給他食物、便車,和睡覺的地方,不能接受金錢的幫助。這一切可行嗎?當然,不然他也不會出書啦!
在搭便車的旅程中,遇上很多不同的好心人,本書的英文名: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也就是好心的陌生人,正說明了一切,因為好心才會給你搭便車。在911過後,加上很多搭便車遇難的的案件,那時的美國人已經不再那麼友善了,萬一遇上的是殺人魔怎麼辦?不過大多數的美國人還是很好心的,所以作者雖然走了不少路,但搭便車在旅程中還是佔了大多數的距離。我發現,作者麥克其實蠻喜歡走路的。
他走路就是害怕。他覺得,花了很多時間找不到人可以搭便車,或那個地方的人不太友善,或地點不適合,所以他就不搭。他以舉牌的方式,把地點寫在板子上,讓人比較放心。不過是他自己覺得啦。在旅程中他說他做了很多自己不敢做的事,例如一路搭便車。也受到很多宗教團體的幫忙,讓他覺得信教也不錯。也許吧!我只能這麼說,有信仰真的有些人會因而變得好心,但也不一定。作者憑他自己的感覺去判斷陌生人是善或惡,那種感覺好像擲硬幣看正反面,來決定要做一件事一樣。很難說他是對或錯,而他的以自發性決定要不要給他食物的方式,感覺好微妙。其實他只要直接問就好啦,要不要馬上就知道了,何必老是在等待時機呢?
等待就好像以前的綜藝節目「你要去那裡?」一樣。推敲半天,再問說,你要去那裡,大都是正確的。但不免有點投機取巧,又有點害怕而不好意思的感覺。既然自己的規範是要靠人家幫助,直接問不是比較快?這種好像害怕別人會瞧不起自己的感覺,好怪喔!說要突破自己的也是他,因害羞而走了一大段路,或是餓著肚子的也是他,這個規範會不會太自我,有點沒有魄力耶。雖然最後還是靠著大多數的好心人而走完全程,但我不免要問一下作者,你這個海口也誇太大了點,很多地方你自己走又餓肚子。沒接受金錢又怎樣?只是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乞丐,但你做的不像是乞丐的事嗎?何必裝的好像人家都是真的無條件給你吃住的,難道人家不是因為看你的樣子真的很可憐嗎?
因為作者一開始就說他要出書了,所以我對作者的動機就不會想太多,但我覺得,以作者是一個前記者的身份,這種做什麼就出書的感覺,好像某種企劃似的,但也只是猜測而已。我想他的確有所突破,但不算太多,這個計畫只能說是作者一出發,就一定想完成的某種活動而已。美國那麼大,這種沒錢或少錢橫越的活動應該很多。片段與片段的搭車記憶,說好看,也不到好看,只能說他很誠實。因為他常用很奇怪的眼光去看這些人,也許是記者當久了,那種觸動人心的寫法真的很少,把它當成記者的冒險活動倒還可以,只是不到很好看的程度,就當作一種實境旅遊去看吧!
他的旅程以小鄉鎮為主,美國人還蠻多只靠社會福利金在過活的人,有些地方的工作也真的很少,薪水也低。我以前以為美國應該什麼工作時薪都很高,10美元跑不掉,但其實有些地方有6美元就算很高了,所以,真的不能從國民所得來看一個國家。當我們以為美國人都很富有的時候,有些人生活其實很清苦。可如同作者所言:最沒得吃的人,往往最願意與人分享食物。很多故事都這麼寫,但作者親身經歷,讓人不得不相信,有些故事真的是真的,越貧窮的人反而越大方。這是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幫助人其實很美妙,但受幫助的人,也許和作者一樣,正在打量著你呢!
7/14/2010
愛上臺北e大
我最近上的是[理財]楊賢英-生活中快樂的省錢術。楊小姐因為電視節目常看到,所以知道她是省錢達人。她在演講中講到很多為何要省錢的原因。省錢是不是好事呢?那當然是,像她省下錢後,買了一間房子。房子要幾百萬耶,所以省錢又可存錢,積少成多也蠻可觀的。也許我們不可能像她一樣存到那麼多錢,因為有入有出,不可能不花錢,而且她有出書,又有名氣了,賺錢比一般人容易。但透過省錢,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更多。
有一次看日本節目,為了要全家旅行,所以沒在工作的妻子和孩子們,就跑去打工。日本的臨時性工作(就是幾小時或幾天,家庭代工等全包的工作)很多,不像台灣很少,大都以全時工作但兼職給付的方式苛刻打工者。她們打工雖然時間很零碎,錢也不多,但多少貼補了旅行的費用。楊小姐在我以前看的電視節目中也有她把人家送的,或是撿來的東西,稍做整理,在早晨拿去擺攤賣給晨運的朋友的方式,這樣也可以賺到一些錢。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楊小姐顯然更勝一籌,因為她自己找到賺錢的方式,不用經由仲介再賺一手。
她說的方法都很有道理,例如飲料。飲料店到處都有,便當是很貴沒錯,不過飲料也不少錢,如果每次都是便當配飲料,花費也不少。我做某個工作的時候,雖然是臨時性的,不過她們有習慣性吃下午茶。問我時我都沒買,因為打工錢很少,便當就花不少錢了,還要買個下午點心或飲料,實在吃不消啊!不過大家都有買,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很多公司也都這樣。早餐中餐加點心,有的都要快300元了,如果住遠點加車錢,就快400元,一個月算22天,就快9000元,有些工作一個月才20000元多一些,怎麼存錢。所以她覺得,我們可以把省錢當挑戰,慢慢改變自己的習慣,等到你適應這樣的生活,成效就會慢慢出來,而且不會到那種日子過不去的感覺。因為省錢是為了改善生活,或為了某種目的,例如旅遊,所以我們會比較容易去做到。但省錢不是叫你什麼都不花,只是由隨便改成規劃(像用計帳的方式就不錯)而已,審視自己的生活,這樣或許會讓我們更認真的面對自己。
我覺得台北e大的課程包羅萬象,有很有用的教學,也有單純的演講,雖然有些學習不是一下就會的,不過因為線上的關係,所以我們遇到不熟的部分,可以再上線學習,還可以利用論壇的方式請教老師。看起來和傳統的方式比,少了一起上課的那種感覺,不過只要在課程的時效內,你都可以重覆上,就好像你請了一個老師隨時教你一樣,方便很多。我特別喜歡演講,因為網路教學網站中,有演講的比較少,看或用聽的方式,都可以補足無法到場的缺點,讓大家都可以聽到講師們精彩的談話。
線上教學是未來的趨勢,台北e大免費,又不需比較快的網路就可以學習,真的蠻方便的。還沒享受過台北e大各種線上課程的朋友,快來申請帳號吧。幾百門的課程供你隨選,快加入學習的行列吧!
臺北e大數位學習網網站連結 http://elearning.taipei.gov.tw/
7/07/2010
川之光-松浦壽輝
頁數:329頁
出版社:聯經出版
奇奇好玩,跑到保特瓶上。差一點就被河水沖走,好在一隻黃金獵犬救了他。「小子我,是女生喔。」她叫妲米,是一隻很喜歡玩的狗狗,她在院子裡挖了一個洞,偷偷跑出來玩。奇奇和達達是二隻老鼠,他們和鼠爸一起生活,但如今,這片河岸因為人類的關係,將要消失了。在家園被毀之前,他們接受鼠爺爺的建議-搬家。要搬到那裡去呢?因為達達很喜歡河邊的生活,所以他們決定要到上游,找一個地方安定下來。
搬家就找搬家公司就好啦!老鼠可沒有這種東西,他們是靠腿走的,當然也不會帶什麼東西,因為他們隨時都可以找食物,所以不用帶很多東西上路。不過老鼠可是有勢力範圍的,就像橋下的溝鼠。他們把持著這個地方,把鼠爸也打傷了。無法可想的情況下,鼠爸一行人只好繞遠路而行,但遇上了颱風。就在他們要被水淹死之前,有一隻老鼠救了他們,他叫葛倫。葛倫是反叛軍的首領,因為在行動前被告發,所以只好逃到這裡,在圖書館裡生活。他說他習慣了一個人,但和住在這裡的鼠爸一家也相處融洽,不過,鼠爸他們還是想到河邊住,於是告別了葛倫。他指點他們走下水道,可是因為水道很亂,不小心走散了。哥哥達達出去時,被一隻叫阿藍的貓救了。她雖然沒結婚,不過達達還是叫她伯母。達達急著想要找爸爸和弟弟,於是在身體比較好後,就請阿藍教他如何向河邊走。他在河邊救了一隻小麻雀,因此認識好心的麻雀夫婦,但他在暫時安頓後,又跑去找家人了。只是不巧,又遇上溝鼠,在情急之下,他說出了:「追求川之光...」這是反叛軍的暗號,他跑掉後,反叛軍的人找上他。
那隻溝鼠叫多蘭姆,他和挖洞專家悍茲與莎拉,也就是葛倫的女朋友,一起救出了鼠爸和奇奇。原來他們一出下水道就被發現了,老大準備問他們葛倫的事,好在黃鼠狼來襲,因此能爭取時間救出他們。反叛軍們決定去找葛倫,而鼠爸一家則繼續向上游前進。
在找家的時候,他們暫時在公園住下,因為好客的鼴鼠媽媽收留了他們,他們快樂地生活著,但身體也出了一點毛病。有一次奇奇在外面玩的時候,被一隻鵟鷹抓走,好在在爭奪間掉下,好心的小男孩帶他去動物醫院。醫生沒收錢就救了他,鼠爸和達達則裝昏在門前,被醫生妻子救了,後來和奇奇一起關在籠子裡,在意外的情況下,跑了出來,順便找到醫生妻子掉的東西,讓兩人很高興。
在醫院時,他們聽到生病的原因,是公園長的一種草會傷害老鼠,於是只好另找居所。幾次穿越車站未果,因此鼠爸決定搭公車。終於到達更上游的河邊,但是找的住所被人類用鐵絲封起來,鼠爸差點出不來。好在麻雀夫婦幫忙找妲米取下,他們謝過妲米,決定再往前找更適合居住的地方,不過卻下雪了。就在鼠爸一行人絕望快被凍死之前,鼠爺爺出現了。原來他老早就搬到這,剛好出來看看,而救了鼠爸一家。後來兩家人就一起生活,而溝鼠也在反叛軍的反撲下,終於打敗老大,改變了以前把其它老鼠都當敵人的作法,很棒吧!
這本書一開始寫的很文藝,我以為是很文藝的小說,不過主角一一登場後,就變得非常有趣。因為是虛構的,我對老鼠也沒研究,所以覺得每次轉折的危機,又遇上好心的人,真的很讚。有種和主角們一起冒險遊歷的感覺。我最喜歡達達遇到溝鼠時叫出的「追求川之光」,那種神來一筆,妙極了。作者在設計每段的轉折時,都相當用心,讓人很容易就融入劇情,也跟著期待有好事發生,雖然是描述老鼠一家人,但就像看人類的冒險小說一般,很有意思。而且描寫的動物們有善有惡,都是很有自己個性的描述方式,生動有趣,也很迷人。
唸書時有看過一本小說,是寫實驗鼠因實驗變得聰明,而建立自己城市的故事,不過那是歐美小說,和日本小說又不太一樣,我覺得這本大人可以看,小朋友也很適合,也可以教育大家要愛護大自然,有空看看吧。
p.s.
1. 書裡的插畫是由島津和子畫的,她擅長於動植物的描繪,所以插畫也要好好看喔。
2. 這本有改編成動畫,有興趣可以找來看。
7/04/2010
梅子-阿川佐和子
頁數:236頁
出版社:麥田出版
美代唸的幼稚園裡來了新同學,轉學生梅子。她一下子就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她不但不理會最喜歡當老大的由佳,還每天都穿很鮮豔的衣服來上學。這讓美代很想認識她,於是某一天,她就在梅子單獨在玩的時候,跑去找她。梅子在攀爬架的頂層,美代在她的指導下,也爬上來了,兩人愉快地交談,並成為朋友。
有一天放學後,梅子邀請美代到她家玩,途中遇上美代的哥哥小健。小健本來要美代不要去的,但在梅子說話拜託他後,他就答應了。這天小健在路上遇到拉洋片的叔叔,所以和梅子一樣都很晚才回家,兩人因此被罵了一頓,還不能吃晚餐,真是可憐。過了沒多久,梅子臨時起義要去找爸爸,美代說要和她一起去,兩人藏在拉洋片的叔叔車上,在路上被叔叔發現,把兩人叫下來問,原來是想要去找爸爸,叔叔只好帶她們去了。
拉洋片的叔叔和梅子的父親一樣,都在馬戲團工作,後來他自己出來拉洋片,梅子的父親則想找外面的工作,但過程不順利,所以一直沒有接梅子和媽媽團聚。這一次短暫的尋親之旅,讓美代的家人非常擔心,好在沒事,因此美代答應以後做什麼事一定會先和家人說。
梅子不久收到拉洋片的叔叔轉來的信,發覺爸爸生病了。她想再去找爸爸,於是要美代一起說服媽媽,帶她去找爸爸。她們去了之後,就沒回來了。美代在梅子來信表示要到鄰鎮表演,因此對家人說要去找梅子。哥哥說可以帶她去,於是兩人到馬戲團。
梅子扮成小丑的樣子,帶兩人參觀,後來她的爸媽吵架,她一氣之下跑到剛剛還在練習,還不太會走的高空鋼索上。她的爸爸爬到上面想去救她,但因為安全網來不及裝好,所以兩人摔下重傷,尤其是梅子。但梅子過一陣子還是好了。她開始參加馬戲團的演出,爸媽也和好,一起在馬戲團工作。她和美代在高中再度相遇,她因為小時候走鋼索掉下來的陰影,因此在鄰鎮的演出失常,美代大聲的鼓勵她,兩人好友的關係,歷久不變,這就是好朋友啊,互相幫忙,也在心裡留下對方的位置,也許會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喔!
這本書是得到日本的兒童文學坪田讓治文學獎,不過作者雖刻意讓某些對話小孩子化,但整個讀起來,還是大都以大人的方式去思考。我很喜歡作者對兩個小朋友友情的描述,故事因為有馬戲團的關係,而顯得比原來的假小孩有趣。我覺得這本小說不太像是寫給小朋友看的,反而是大人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如果沒有馬戲團的內容的話,反而會覺得是很普通的小說,也不一定能分到兒童文學這塊,當然,這是我個人觀點。我總覺得寫給兒童看的應該在對話上要更小朋友化一點,而不是大都以大人的想法去構思對話內容,這樣看起來就不像是小孩子在對話,這是我對本書比較失望的地方,故事的部分則是非常好,也能讓人感動,這兩者要分開看就是。
就是不進連鎖店-大衛‧高曼
頁數:320頁
出版社:高寶書版
大衛‧高曼在經過漫長的美國巡迴演出後,回到英國,他的腦中想到一個點子。因為巡迴演出大都住連鎖旅館,而他很喜歡拍一些很有特色的景物,特別是某個年代,有種未來感的建築,在這種好奇的趨向下,他想到,何不來趟不進連鎖店的美國之旅呢?但因為他有經紀人,所以原來個人旅行的方式,變成有攝影師隨行,這讓美國之旅變的比較有意思,但也造成很多限制,為何呢?因為他認為他必須遵守他定下的約定,所以不只是旅館,連加油站和餐廳他都一視同仁。一個人或許無所謂,但有攝影師的記錄,所以他必須更加小心,不致違反才是。這本書就在一路的尋找與擔心,誤闖與隨興的沒規則式旅遊中,帶領大家一窺連鎖店外的美國。這樣的美國是不是仍能讓旅者滿意,也能讓大衛‧高曼完成他的計畫呢?答案就繼續看下去吧。
開車橫渡美國,是他的計畫。所以他把英國的車賣了,想在美國買一台車開。但他的堅持,買喜歡的舊車,也讓他花了不少時間,終於買到一台Torino,他和第一階段的攝影師史黛芬都很滿意,於是兩人準備上路,誰知開了一百碼,車子就故障了。賣車的葛蘭特介紹他們去找賴瑞。他手工打造一個排氣管,讓作者驚奇不已,但這種驚奇大概只是作者個人的想法,因為一路上修了好多次。我不知道他這種買舊車的堅持對旅程來說有何好處。買新車的話也許有小毛病,但不致於像幾十年的舊車那麼多,可是這是作者的堅持,只是我看不出來這種自爽式的堅持和旅行有什麼關係就是。
旅行沒多久,作者用倒述的方式寫到他破戒。因為他的攝影師在不良的拍攝姿勢下生病了,在找不到人來接替的情況下,他可能得結束旅程,於是他買了幾家連鎖店的漢堡,大吃特吃,吃到全吐了出來。因為他是吃素,胃受不了這些速食的味道,因此全吐了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還好原來在忙的導演拍完片了,聽到他的問題,趕來相助,讓旅程得以繼續下去。
在旅行中他也想辦法做些變化,例如上網找獨立的旅館,也在住過後有美妙的體驗,或是剛好記錄下即將關門的小店。因為連鎖店和小鎮的沒落,而不得不的店長和顧客們,也在鏡頭下表現出不捨的一面。其中,還有作者用比較大的篇幅數落的摩門教。
我是對宗教沒特別喜好,不過作者刻意的說明,反而讓人覺得他有特別的宗教傾向,讓人覺得蠻奇怪的。因為不特別寫也無所謂,畢竟美國宗教的分支機構超多,而這不過是旅程的小插曲,何必特意提出來還寫了一堆呢?這點讓我覺得蠻好笑的。
作者因為臨時起義,而展開旅程,同樣地,在第二任攝影師未來之前,他的行程也是很隨意的,所以浪費不少時間。我覺得當初定下的橫越目標,本來就很可笑。由西向東,或由東向西,只不過是加上不進連鎖店,就能寫書或拍成電影,而原來的橫越計畫,反而是因為隨興而變得有趣,這和當初設定的目標偏離許多,雖然在導演攝影師來了之後修正,但這和原來的計畫早就不同了。本來的計畫很無趣,也不過是在能不能這樣旅行的設定也很無聊。
就算是都不進連鎖店又如何呢?要計算油量,又要邊找加油站或旅館,搞得一同旅行的攝影師也不舒服,這樣就是一個很棒的旅程嗎?這我要打個大問號!我只能說,以惡搞的方式看的話,或許還有點可看性,因為原來的計畫讓旅者感到不舒服,偏離的行程則成為美妙旅行的主軸,這個以反為正的說法,和原來高調的不進連鎖店計畫,讓這個號稱,和內容有很大的不相稱。只能說它是作者的一個實驗,不能算是一個旅行的人,可以藉此依樣畫葫蘆的在地旅遊,雖然書上是這樣說的。當然,如果你能像作者一樣忍受計算油量,邊開車邊找可以去住或吃的店,那你當然也可以這麼做,不過我想應該很少吧。畢竟作者這一切可是公司出錢,一般人旅行則要靠自己啊!